浦实特任教授

联系信息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shipu@ustc.edu.cn
传真:
工作地址:
个人主页: http://faculty.ustc.edu.cn/pushi/zh_CN/index.htm
博导信息:
学生信息: 点击链接
研究方向: 唯象理论,
项目名单: 中高能核物理理论和现象学,
教师简介

 

完整版中文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pushi/zh_CN/index.htm


教育经历:

2005 - 20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理学博士,理论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08-2009年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奖学金,赴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联合培养

2001 - 2005,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9 - 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特任教授

2016 - 2018,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

2015 - 2016,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

2012 - 2014,台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获奖情况

2019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四青)

2016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奖学金

2014年,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奖学金

2014年,台湾理论研究中心,2014年最佳博士后论文奖

2011年,中科院院长奖(优秀奖)

 

研究方向:

中高能核物理理论(高能核物理唯象理论)
高能核物理是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物质性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研究量子色动力学解禁闭相变及夸克物质的重要研究手段。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两个重离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发生碰撞,从而产生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强相互作用主导的等离子体——夸克胶子等离子(Quark Gluon Plasma)。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被认为是第五种新型的物质形态,也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极端早期的形态。伴随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将产生迄今为止最强的电磁场和旋转最快的小系统,其磁场强度可以高达1018高斯,系统涡旋转速高达1022次每秒。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极端强电磁场和强涡旋场下夸克物质的性质。

(1)从量子场论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量子动力学理论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由强相互作用主导的、含有量子输运的多体系统。量子动力学理论是描述相对论性量子多体系统最为有效的微观动力学理论,它是传统的玻尔兹曼方程的量子扩展。本团队从量子场论第一性原理出发,系统地推导了量子动力学理论,该理论包含有量子反常、手征磁效应、手征涡旋效应等重要的量子输运效应。所得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领域内相关研究之中。目前已在该方向发表2篇Phys.Rev.Lett.及1篇Phys. Rev. D (RC)文章,其中1篇单篇引用超过250次,1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并与合作者一起撰写邀请综述文章,发表在核物理领域重要的综述期刊Prog.Part.Nucl.Phys(IF=12)上。

(2)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极化效应
初始巨大的轨道角动量会转化成夸克物质的自旋,从而是末态粒子发生极化。RHIC-STAR实验通过研究Lambda粒子的自旋极化,通过极化可以反推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平均涡旋转速高达10^22次每秒,相关实验研究已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本团队利用量子动力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了Lambda粒子的整体与局域极化现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精确对比,这也是小领域内较为罕见和系统地研究方法。已发表多篇高引用论文,2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50次,另受邀撰写综述文章1篇被引用超过50次。

(3)极强电磁场下的夸克物质输运性质
极强电磁场下夸克物质输运被认为是探测强相互作用宇称破缺可能的方案之一。本团队在该方向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系统的研究。首先,利用相对论磁流体力学详细地讨论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产生的电磁场随时间的演化,并利用经典玻尔兹曼方程与麦克斯韦方程耦合联立数值求解,探讨了介质对电磁场演化的影响。系列研究中3篇文章单篇引用超过50次。其次,利用量子动力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强磁场下夸克物质的输运性质及电磁相应等等。多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50次。最后,解决了困扰小领域八年之久的疑难问题,得到了非微扰情况下实时Schwinger机制下手征流和手征荷的产生,研究发表在Phys.Rev.Lett.上,并受邀撰写综述文章。

 

论文发表情况:

所有论文:inspire数据库
已在Phys.Rev.Lett, Phys.Rev.D/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总引用2200次,其中关于Wigner函数及手征动力学方程的论文单篇引用超过250次,另4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10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50次(截止2023年06月)。2022年与合作者受邀请撰写手征动力学理论综述文章,并发表在核物理理论重要综述期刊Prog.Part.Nucl.Phys(IF=12)上。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Yoshimasa Hidaka, SP, Qun Wang, Di-Lun Yang,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kinetic theory, Prog.Part.Nucl.Phys. 127 (2022) 103989. (邀请综述)

2. Cong Yi, SP, Di-Lun. Yang, Reexamination of local spin polarization beyond global equilibrium in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sions, Phys.Rev.C 104 (2021) 6, 064901. (单篇引用50次,截止2023年06月)

3. Kenji Fukushima, SP, Spin hydrodynamics and symmetric energy-momentum tensors – A current induced by the spin vorticity –, Phys.Lett.B 817 (2021) 136346. (单篇引用70次,截止2023年06月)

4. Patrick Copinger, Kenji Fukushima, SP, Axial Ward identity and the Schwinger mechanism -- Applications to the real-time chiral magnetic effect and condensates, Phys.Rev.Lett. 121 (2018), 261602. (单篇引用45次,截止2023年06月)

5. Yoshimasa Hidaka, SP, Di-Lun Yang, Relativistic Chiral Kinetic Theory from Quantum Field Theories, Phys.Rev. D(RC) 95 (2017), 091901. (单篇引用165次,截止2023年06月)

6. Jiunn-Wei Chen, SP, Qun Wang, Xin-Nian Wang, Berry curvature and 4-dimensional monopole in relativistic chiral kinetic equation, Phys.Rev.Lett. 110 (2013) 262301. (单篇引用270次,截止2023年06月)

7. Jian-Hua Gao, Zuo-Tang Liang, SP, Qun Wang, Xin-Nian Wang, Chiral Anomaly and Local Polarization Effect from Quantum Kinetic Approach, Phys.Rev.Lett. 109 (2012) 232301. (单篇引用230次,截止2023年06月)

8. SP, Tomoi Koide, Dirk H. Rischke, Does stability of relativistic dissipative fluid dynamics imply causality?, Phys.Rev. D81 (2010) 114039. (单篇引用130次,截止202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