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06年 - 2010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学学士
2010年 - 2015年,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博士
工作经历:
2016年 - 2017年,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博士后
2017年 - 2018年, 美国威廉玛丽学院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博士后
2018年 - 2020年,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访问科学家
2020年 - 2021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讲师
2021年 - 至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
研究方向:
当前研究兴趣: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子结构和计算物理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它描述了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QCD在低能量尺度上是强耦合的,这导致了显著的非微扰物理现象,例如禁闭和手征对称性破缺。QCD的非微扰求解是当今物理学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也是回答物理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关键,例如夸克禁闭、质子质量的起源、核力的起源。强子的非微扰性质也是未来高能物理实验(如电子离子对撞机和超级陶粲装置)所关注的焦点。我们团队主要研究强耦合量子场论的求解与强子结构的描述。我们的目标在于了解强子的非微扰结构是如何从夸克和胶子产生的。我们采用了理论、现象学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光锥哈密顿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强子的结构完全由在光前t+z/c=0上定义的波函数描述,它还与强子的部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个直接从QCD哈密顿量出发求解光前波函数的计算框架,从而揭示强相互作用体系的本性。具体研究课题包括:强子谱和强子结构、全息量子色动力学、基矢光前量子化、福克空间依赖重整化、能量动量张量和引力形状因子、手征对称性破缺